日常生活中,
總會有一些意外損傷,
當我們受到創(chuàng)傷后,
由于機體受損,
免疫系統(tǒng)開始工作,
進而引起肢體的腫脹。
這時候,我們就會用到冰敷。
可能你會說,
冰敷嘛,不就那么回事兒,
拿塊冰塊兒壓在腫脹處就是了!
可真是如此嗎?
骨科冰敷作為“冷療”的一種,有著非常多的細節(jié)和注意事項,甚至于還有一定的風險,不正確使用不僅達不到治療的效果,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!接下來,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,如何有效冰敷吧!
一、首先,我們來看看冰敷有啥用?
1. 減輕疼痛:通過降低局部神經(jīng)的敏感性,緩解疼痛感覺。
2. 減輕腫脹:使局部血管收縮,減少血液滲出,從而減輕腫脹。
3.消炎:局部降溫可抑制局部機體自身代謝水平,減輕炎性反應。
4.止血:冰冷刺激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收縮,抑制血液循環(huán),減少傷后出血,加大患肢滲血需更換敷料的間隔時間。
二、冰敷又適用于什么情況呢?
1. 急性損傷:如扭傷、拉傷、骨折等,在受傷后的初期(一般 24 小時至 72 小時內(nèi))使用效果較好。
2. 術后康復:骨科手術后,可幫助減輕手術部位的腫脹和疼痛。
三、如何正確冰敷?
1. 冰袋冰敷:將冰塊裝入冰袋中,敷在受傷部位,每次冰敷 15 - 20 分鐘,間隔 1 - 2 小時可重復進行。
2. 冰水混合物冰敷:用塑料袋裝入冰水混合物,這樣能更好地貼合皮膚,冰敷效果更佳。
3、冰敷位置:紅腫熱痛部位的皮膚表面或術區(qū)敷料上方。冰敷過程中可以緩慢移動冰袋,以確保全方位冰敷。
4、冰敷持續(xù)時間和頻率:通常20-30分鐘,每日3-4次,最長時間不超過72h。每次時間不要長也不要短,因為這個時間剛好將溫度傳導到組織位置,過長時間的冰敷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,起到反作用。
五、有什么注意事項呢?
1. 避免直接將冰塊接觸皮膚,以免凍傷,可使用毛巾等包裹冰袋。
2. 冰敷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。
3. 如果出現(xiàn)皮膚蒼白、麻木等異常情況,應立即停止冰敷。
4. 對于一些特殊人群,如患有周圍血管疾病、冷過敏等,應在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冰敷。
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