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起乙肝,
多數(shù)人都會感到害怕,
怕什么呢?
無非是怕“乙肝→肝硬化→肝癌”三部曲
乙肝究竟是什么?
怎么預防乙肝?
做什么檢查能查到乙肝?
乙肝疫苗又是什么?
什么時候打比較合適?
接下來,
就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往下看吧!
首先,我們來了解一下乙肝現(xiàn)狀——
乙肝,全稱為“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”,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引起的,以肝臟炎癥為主要表現(xiàn)的傳染病,臨床表現(xiàn)有肝痛,食欲不振,乏力等。目前,全球約有2.57億乙肝感染者,每年約有88.7萬人死于乙肝相關疾病。而在我國,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原發(fā)性肝硬化和肝癌,占比達到60%和80%。
乙肝是怎么傳播的?
乙肝傳播的主要途徑有:血液傳播、母嬰傳播、性傳播等。
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預防乙肝呢?
在了解乙肝的傳播途徑后,我們要盡可能的規(guī)避這些,而在日常生活中,也應該盡量做到以下兩點:
一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
日常生活中,需要保持干凈和經常洗手的好習慣,注意公共場所的衛(wèi)生,保持桌椅、辦公工具和公共物品的清潔和消毒。
二、及早注射乙肝疫苗
目前,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是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乙肝疫苗,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、嬰幼兒、15歲以下未免疫兒童和高危人群(如無乙肝抗體的人群、托幼機構工作人員、器官移植患者、醫(yī)務人員、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、易發(fā)生外傷者、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、免疫功能低下者、男性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和靜脈注射毒品者等)。
小TIPS:
①如何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有無乙肝?
可以自行前往醫(yī)院進行抽血檢查,乙肝的診斷主要包括兩個項目,一個是乙肝五項,另一個則是HBV DNA。
乙肝五項,也叫乙肝兩對半,主要包括:
第一對: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
乙肝表面抗原,HBsAg,是乙肝病毒表面的外殼,也是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在血清中最早出現(xiàn)的病毒抗原,也是乙肝早期診斷和普查的指標。
乙肝表面抗體,HBsAb,是機體對乙肝表面抗原產生的對應抗體,是一種保護性的抗體。一般在感染乙肝后,或者打疫苗后產生。
第二對:乙肝e抗原和e抗體
乙肝e抗原,HBeAg,主要存在于乙肝患者的血液中,是病毒復制及傳染性強的標志,會在表面抗原出現(xiàn)后不久出現(xiàn)。
乙肝e抗體,HBeAb,是機體針對乙肝e抗原產生的一種保護性抗體。一般在e抗原后不久出現(xiàn)。
第三對:乙肝核心抗原和核心抗體
乙肝核心抗原,HBcAg,它存在于被感染的肝細胞內,幾乎不會跑到細胞外,所以血液檢查時難以檢測到。
乙肝核心抗體,HBcAb,機體針對核心抗原產生的一種抗體。如果感染了乙肝或者過去感染過乙肝,無論乙肝是否被清除,它都是陽性的。由于核心抗原難以在血清中檢測到,所以這一對只能算“半個”。
乙肝病毒DNA
這是病毒的核心成分,是病毒復制及有傳染性的重要標志,也是判斷我們是否被感染的重要指標之一。檢測該項指標的方式有很多,常用的是熒光定量(聚合酶鏈式反應)PCR技術,如果HBV DNA陽性,說明體內乙肝病毒在復制,具有傳染性,但是HBV DNA陰性,也不能判斷自己有沒有乙肝,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測手段(例如:乙肝五項)。
②乙肝疫苗該不該打?如何打?
成人接種乙肝疫苗,不僅可以減少成人自身感染乙肝的風險,進一步降低乙肝感染率,減少乙肝相關并發(fā)癥和死亡,還可以減少母嬰傳播乙肝的機會,是消除乙肝的重要舉措之一。而對于意外暴露于HBV的易感人群,如無抗體或抗-HBS<10m/Uml者,及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,并聯(lián)合接種乙肝疫苗可以有效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。
便民鏈接——
榮縣新城醫(yī)院24小時疫苗接種服務
乙型肝炎疫苗(自愿自費接種)
注:因疫苗的具體種類會隨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調整,當前疫苗種類可電話咨詢。
咨詢預約電話:6108888
接種地點:榮縣新城醫(yī)院一樓預防接種室(可接受現(xiàn)場預約)
接種時間:24小時服務。
備注:以上部分圖、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/span>